院校巧妙地将第一学期招生移至校门口,做到“低调”
父母的小算盘巧妙感动
开学季校门口招生“低调”
“思维培训课程套餐是开学特价,全年最优惠价格。”
“我们班的授课都是外教授课,你看,他们都是来自欧美国家,口音纯正。”
“我们的教学团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。他们均毕业于985院校。教学效果特别有保证……”
又到了新学期,往日熟悉的场景再次出现在京城的小学面前。但如果仔细观察,就能发现一些不同——培训机构现在“低调”多了,“正规”、“安全”成了宣传中的常用词。
但低调的背后,也暗流汹涌,家长的小算计、组织的巧招都在发生。
返校首日外教亮相英语培训
时间:2月23日下午4点
地点:古城第二小学
2月23日下午4点,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**校区前,从巷口超市到校门口约400米的距离,挤满了学生和家长。刚刚完成返校日活动。
我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从哪里来的。拿着教育机构宣传资料的工作人员沿着墙壁悄悄溜进人群中。从他们携带的广告袋中可以看出,前台工作人员来自五六所院校,培训内容以英语和数学为主。
两名来自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在路边游说比赛中格外引人注目。与其他机构相比,聚集在他们周围提问的家长要多得多。可以说,“抢人”策略是成功的。距离校门稍远一点,每隔几米就有一堆人——要么是销售人员围着家长介绍课程,要么是家长围着销售人员询问价格、老师。
家长们忙着咨询,**们却显得有些冷漠,甚至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聊天。被围观人群挡住的开车家长不耐烦地按了喇叭。刚过古城公园路口就被堵住了,杨女士无奈转身停在路边给成子打电话:“我进不去,我在路东等你。”你自己过来公园对面吧。”
“我接**的时候,也有培训机构贴小广告,最受欢迎的是刚开学的那几天,太疯狂了。”在杨女士看来,培训机构的“疯狂”只是家长焦虑的外在反应。她的成子已经上四年级了,是班里极少数没有上过外班的学生之一:“家长其实都是随波逐流,不判断适合不适合自己的**太多了。”焦虑的。”
艺术托管注重娱乐性和教育性
时间:2月24日上午10点30分
地点:万全小学南校区
2月24日上午10时30分,万全小学南校区各年级学生返校时间。学校大门两侧排着一队等待接**的家长。距离校门一百多米的小路中间,有几家培训机构正在做广告。发广告的工作人员显然认识很多从学校出来的**。他们叫着**们的名字,把广告塞到家长手里:“你看我们这学期的课表,时间调整了,增加了很多,课目,美术、书法、体育都增加了。”
与往年不同的是,四家重点宣传的培训机构中,只有一家表示可以提供全科目辅导,其余三家培训机构则主攻“艺术培训”。在这些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中,下午托班也是极力推荐的——课程重点是科学实验、啦啦操、声乐、航模、跆拳道、书法、机器人、英语戏剧、小主持人等,而且时间是集中于下午 2:30 至 6:30
同时三年级外教一对一,工作人员在发布广告时也强调,他们提供的是素质教育,“寓教于乐,增强**的自信心,提高**各方面的能力”。
“虽然学校也可以提供监护,但个性化无法保证,还是有必要给**报读针对性的兴趣班,补短板,增长长处。”几个家长正在聊天。 ,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一位家长补充说,广告中的几家培训机构都位于学校周边,距离**居住的社区也很近。他们在过去几年还提供了学科培训。近两年,他们主动减少学科课程,逐步增加艺术培训课程:“纪律培训要求比较严格,家长一般选择大机构。对于艺术培训,教委要求少,检查少。”不过这些课程的学费一点也不便宜三年级外教一对一,还是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控制一下。”
宣传淡季,家长交流课堂分享经验
时间:2月24日下午2:30
地点:进步小学
“你们去北门吧,一年级在那边。” 2月24日下午2点刚过,来接**放学的家长逐渐聚集在西城区进步小学周围。一个背着一袋宣传品的高个子男子,似乎扮演着领导的角色,一边分发宣传品,一边指挥手下的工作人员迅速抢占有利地势进行宣传。
聪明的宣传员已经开始寻找“好”目标——手里已经有几袋广告的家长:“你们也看看我们的材料,我们在北路口的大楼里,是一个正式的学校。”培训机构”。
或许是受到培训机构整顿规定的影响,多家培训机构的宣传材料都发生了变化。除了学校地址被标记为商业楼宇外,收费标准也从半年、全年收费改为按段收费。但16班或32班的计算方式可能无法满足3个月的最长收费要求。但这并不是家长关注的重点。能否让**进步,是家长们最关心的。一位收到信息的家长直接问促销员:“我在你家呆几个小时也教不了你什么,我为什么要去你家?”
“好像比以前少了,不是管得更严了吗?他们也低调了。”家长的**孙女士现在读三年级。她没收了培训机构的所有宣传品,“我**的班早就满了。”
孙女士坦言,一系列校外培训管理政策的出台,不仅触动了培训机构,也触动了家长,但核心问题仍然是:“别人学的,你不学怎么办?”
“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小班授课,家长私下进行。”孙女士提供的另一条“路径”是,与另一位家长秘密合作,通过教育机构或熟人三年级外教一对一,家长私下聘请老师“入小班”,这正在成为另类培训机构的一种新形式:“家长还问这里有什么课程,相当不靠谱。”
“抢先”招生
许可证将在上课前颁发。
时间:2月25日下午5点
地点:金顶街第二小学
2月24日是金鼎街第二小学返校日。上午10点,不少家长站在学校附近的人行道上等待**放学。家长们中间混杂着一群穿着红背心的销售人员。每当新父母经过时,他们都会递上一份传单。
“我们正在招收日托、一对一和 3 至 8 人小班的学生。”销售人员在告诉家长的同时,还展示了传单背面的标语,表明该机构拥有“办学许可资质”、“专业专职教师”、“私人定制课程”等诸多优势。看到有家长感兴趣,销售人员还算了一笔账,“我们一对一的收费是240元/小时,小班课是100元/小时。其实对于**来说,并不算多。”有必要报名一对一的课程,因为小班授课更物有所值。”
十分钟之内,已有五六位“感兴趣”的家长登记了联系方式。这时,第一批**已经放学了三年级外教一对一,家长们开始向校门口移动。销售人员赶紧占据人流量最大的位置,继续散发传单。
其主旨是“资质齐全”,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? 2月25日下午,记者以家长身份探访了宣传单上标注的学校地址——苹果园地铁站附近一栋创业大厦五楼。
该机构的学校面积约300平方米,分为四个教室。环境比较宽敞。下午5点,机构内只剩下一名正在一对一上课的学生和一名正在看护的学生。
走廊的宣传墙上,张贴着该机构的课程信息、收费制度以及四位老师的教学资格证书复印件。给**们补习的老师不是四位老师中的任何一位。该机构负责人直言,布告栏上的老师都是他的熟人,只是借用教师资格证来申请学校许可。具体授课教师名单正在制定中,很快就会准备好。现在不方便透露老师的信息。我只能保证“都有教师资格证,经验丰富”。
由于看不到老师的信息,当要求查看学校执照时,负责人陷入了困境:“我们还没有拿到最终的证书。但是初步材料已经批下来了,但是教委还没有来。现场检查后院校巧妙地将第一学期招生移至校门口,做到“低调”,即可获得证书。”
事实上,从谈话中可以发现,该负责人并非不了解教育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管理规定。该机构贴出的课程信息还特别注明,主要教学内容为:“学期内同步辅导”和“补偿之前的学习内容”,没有提及高级教学。但书面上确实如此,但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却是另外一回事了。金顶街第二小学返校当天,面对家长想要帮助**“好起来”的请求,销售人员表示:“你可以亲自跟老师谈谈。”
本报记者 吴楠 周明杰 莫凡
声名:网站上的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及时通知网站,网站将予以删除。